关于“僧”

原文:

从小到大,僧人是见过不少的。离家不远就是赫赫有名的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之首的鸡鸣寺,自然有机会去观察僧人的言行。去年,和钱锟旅游山西,临行恶补了一把关于佛教的知识,又在佛教四大名山的五台山小住了三日。

遇见不少把出家当成谋生手段的“职业僧人”,也耳闻了一些佛教界中的丑闻,但依旧有那么一些僧人,让我为之震撼。

从五台山去太原时,我身边坐着一位喇嘛。他随身的行李,除了一个布包裹外,剩下的都是类似油和草的东西,想必是用于宗教仪式上的器物。安顿好行李,他打开随身的包,掏出针线,开始修补他那已经打满补丁的包裹,除此之外,这一路上,他都在那里默诵佛经。

我听不懂他默念的文字和内容,我听得懂他的虔诚。

傍晚到达太原时,我先下的车。等他下来时,我还在那里默默的看着他。他看到了我。放下了他的行李,对着我做了一个礼。在太原这种都市,喇嘛还是少见的,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他。他背着他的行囊,心无旁骛。他艰难的提着他的油,背包的两个背带间夹着他的草,目光略微下沉,看着前方的大地,就这么消失在视线中。

一道长长的背影。

这还只是内地的僧人。父亲在西藏的时候,说亲眼看过那些虔诚的教徒,三步一磕头,一路磕向布达拉宫。他们满脸的风霜,转动着手中的“转轮”(我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)。父亲问他们从何而来,他们说她们来自后藏,就这么三步一叩首,整整两个月。

父亲说,他在西藏感受到了在全世界都未感受到的开阔和平静。

开阔的不是苍天,是僧人的信念;平静的不是大地,是僧人的心胸。

面对着浦东的繁华,我知道这些真正的僧人心中定是一片宁静。我们凡人苦苦追寻的,是一副臭皮囊,他们拥有的,是空空的天地。

及尽繁华,不过一掬细沙

Update,

留言中说到僧人现在也有钱了。首先现在各大寺庙不再是修炼人的精神的场所反而是旅游景点,很多僧人不再是为了超渡众生而仅仅是看护文物,再加上现在民众有钱之后寺庙的香火钱也跟着上去。现在的寺庙,基本上都吃香火钱而不再是自己耕地了。这也解释了为何少林方丈那厮满脑肥肠。

不过还是有大师的。在那贫穷一些的地方,或者上了年纪的大师,他们还是恪守自己的信仰的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